前幾天用了兩年多的Linksys WRT54G掛點,因此第二天下班之後就跑到賣場,用一張小朋友多一點的價格,買了這臺Buffalo WCR-G54做替換,這臺無線路由器是很基本的11g規格(因為小弟筆電沒有11n網卡,所以不用買太高檔的),和之前用的其他機種一樣,在網路埠的部份提供了4個100Mbps RJ-45埠。 用紅色氣泡袋包住的正方形物體就是WCR-G54機身主體,相當小巧,不到一般男生的巴掌大小。
盒內物件一覽,這不是我第一次買Buffalo的無線路由器,配件大致上和前款產品差不多,可惜的是只有附上一般的網路線,不是以前很有特色的白色扁線。
燈號的設計當簡潔,值得注意的是從上方數下來第二顆的不知名燈號,和下面一顆的Security燈號(但不知道這個燈號是搭配什麼功能使用 ><..)。
後方連接埠一覽,除了基本的1WAN、4LAN,共5個100Mbps網路埠之外,還有一顆"Router<->AP"模式的切換鍵,以一般人的使用來說,多半是以前者居多,機身頂部的按鍵是Buffalo自家技術的AOSS鍵,功能和一般市面產品常見的WPS鍵一樣,都是協助用戶端電腦快速建立加密的無線網路連線。
Reset鍵位於機身正面下方。
機身底部有預留溝槽,將底座順勢推入之後,很輕易就能裝上。
產地是MIC... ><。
接上電源之後,連接路由器的網頁介面,第一次安裝時,直接就會進入精靈模式。
很特別的是,設備會自動偵測WAN埠所連接的網路類型,並自動帶出對應的設定表單(以前用過的設備中,Netgear的有提供這項功能),由於我家是透過種花的光世代上網,因此秀出的是PPPoE的設定表單。
輸入所需的連線資料之後,WCR-G54就會開始連接Internet。
看到中間的藍色圖片,就代表連線成功囉。
WCR-G54預設的網頁介面語系是英文,重新登入之後,可在首頁右下方的下拉式選單切換成中文。
這裡可以指定DNS和Gateway的IP,由於我們是透過撥接方式上網,這裡就不需要做設定。
連線管理的頁面,前面我們透過精靈模式連接實體網路,因此可以在這裡看到一個Easy Setup的設定檔,這裡可以建立多組設定檔,日後連接其他線路時,不會把前一條線路的連線設定蓋掉,相當不錯的設計。
DHCP設定。
NAT設定,用預設值就好,不需要手動更改。
無線網路設定,這裡可以設定啟用,或關閉AOSS功能。
SSID的設定頁面,預設的SSID是無線網卡的MAC位址,可以自行更改。
無線加密的設定選項和其他市面產品並無不同,支援WPA/WPA2及64、128Bits的WEP。
無線網路模式設定,預設是11g Only,如果環境中有11b的無線網卡需要連接設備,記得取消11g保護的選項。
PPTP VPN的連線透通,如果要從WCR-G54的LAN建立PPTP的VPN通道,就要啟用這個選項。
很奇怪的是,WCR-G54只有提供DMZ的設定介面,看不到NAT Port轉送的設定,對於想要連接eMule的人來說相當不方便,很容易就拿到Lowid,除非把抓檔機丟到DMZ,不過這麼一來,受到攻擊的機率又會大增。
組態管理。
狀態顯示的頁面。
可在這裡查看Log。
接下來就是實機測試的部份了,這裡是利用Iperf測試WCR-G54的NAT效能,約20Mbps左右,代表這臺機器只能介接上、下行頻寬總合不超過20Mbps的線路,高於這個數字,機器的CPU就沒有辦法有效處理了,以我家2Mbps/10Mbps的線路等級來說,算是夠用。
開啟多個Session同時傳輸,所得到的數據也在20Mbps左右。
利用網路上現成的工具測試WCR-G54,約為2,048個(參考用,可能有誤差),對不太使用P2P軟體的我來說,算是夠用。在常溫環境下,開機半小時後,以手觸摸機身,可以感受到明顯的熱度。
無線網路部份,同樣是利用Iperf,在訊號最強的機器周圍先做一次傳輸測試,約22Mbps,符合11g等級的效能表現。
可能是因為機器本身採用隱藏式天線的設定,當我把筆電移動到相隔7公尺,間隔一道牆的地點再做一次測試,這時僅測得12Mbps多的數據,差強人意。
大致上來說,這款無線路由器適合範圍不大,及網路使用量不高,例如純粹看網頁、MSN及打B的人使用,如果是P2P重度使用者,或者是連線空間較為廣闊的人來說,我會建議改買其他機種會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- Mar 10 Wed 2010 11:39
開箱文 :Buffalo WCR-G54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